中新網寧波5月13日電 (林波 徐銘懌)千年竹材如何融入現代建筑?運用工程竹結構設計的原理和技術,使用原竹設計曲面結構,挖掘竹材巨大潛力,這是首屆國際大學生現代竹結構建筑設計競賽評選中的“花式”新方法。
5月13日,該項競賽評選在浙江省寧波市寧??h舉行,來自國內外的專家、教授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,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,共評出獲獎作品12個。一等獎作品分別是華南農業大學的郭映雪學生團隊設計的《竹闌閣》和南京工業大學鄭淑滟團隊設計的《竹院山舍》;二、三等獎由埃塞俄比亞建筑學院、東南大學等國內外十所高校的學生團隊獲得。
竹材在中國建筑上的應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,作為易降解可再生的天然材料,具有強度高、韌性大、材質細膩等優勢。大力推廣竹材的研發應用,有利于建筑業實現“雙碳”目標。
然而竹子有材性變異大的特點,在加工和應用上與木材差異較大。
近二十余年里,以中國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為主,在竹材和竹結構的研發和工業化生產方面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果,但使用現代竹結構設計各種建筑和公共設施,體現其內在的造型、質地,實現結構和設計藝術的統一,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新領域。
首屆國際大學生現代竹結構建筑設計競賽,由浙江大學(寧海)生物質材料與碳中和建設聯合研究中心主辦,自2021年12月啟動以來,來自東南大學、同濟大學、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等全球50多所高校的200余個學生團隊報名參加,最終收到71份設計作品。
經過國內外專家的評審,推薦了24份作品進入專家會評。
一等獎作品《竹闌閣》在設計中融入傳統浙江民居元素,采用原生竹和工程竹的方式,添加太陽能光瓦、生物質材料代替傳統混凝土等,增強入戶體驗感,實現材料上的節能環保。
作品《竹院山舍》設計采用輕型竹木框架結構,體現房屋的建造性和功能性,將院落空間與雨水花園相結合,營造良好的室外休憩空間,倡導人們在院落中感受自然的低碳生活方式。
該項競賽組委會主任、浙江大學(寧海)生物質材料與碳中和建設聯合研究中心主任、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肖巖表示,寧海有著豐富的竹林資源和較為成熟的竹木加工基礎,舉辦競賽的目的是能將設計落地,改善當地村民的住房,開展旅游,激勵村民回鄉創業,推動竹產業發展,建設宜居、宜業的美麗鄉村。
據悉,部分獲獎作品將被應用到寧海村莊改造項目中,由浙江大學(寧海)生物質材料與碳中和建設聯合研究中心、寧??h城投集團及當地企業共同實施。
“我們希望以低碳環保材料和技術,通過先進合理的設計,構造健康、舒適和美觀的建筑,推動現代竹結構的發展與應用,為寧波市建筑業實現‘雙碳’目標打造一個樣板?!睂幒?h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如是表示。(完)
首頁
會員中心
電話